侠客岛:中共高层怎样选人用人?这些细节有意味
原标题:中共高层怎样选人用人?这些细节有意味
昨天我们就一份“不太好懂”的名单排序做了一些分析,虽然是技术性的,但是后台岛友的反响非常热烈。的确,十九大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观察分析中共政治运转的极佳窗口。
近期还有两篇重磅通稿具有这样的“窗口”功效。一篇是26日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诞生记》,一篇是24日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包括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书记处成员、中央军委成员、中央纪委领导机构),到中央委员会(委员204人、候补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33人),构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共党内的“顶层架构”。通过党内民主选举进入这个行列的,都是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中国各地方各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对于一个政党、一套政治体制来说,选人用人是相当核心的环节。因此,通过新华社这两篇《诞生记》,我们就可以了解很多中共政治运转的规则和“密码”。
标准
选人用人,首先要有个标准。综合两篇通稿,大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政治家集团”。
《“两委”诞生记》里写,“党中央明确提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肩负着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跟了三段描述语,但落脚点都是“应当是政治家集团”。
《中央领导机构诞生记》里则更明确地写道,“坚持政治家集团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推荐人选应具备的条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推荐人选应当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合格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也就是说,无论是选“两委”成员、还是选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都是要致力于把中共党内的领导层,建设成一个“政治家集团”。
这个政治家集团是怎样的呢?通稿里的原话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选拔一批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骨干”。
兼具这几条的,无疑是事业需要的好干部。能够进入“两委”、中央领导机构考察视野的人选,无疑也都是中共党内的政治精英。而在他们走上更高的领导位置,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之前,还需要“过三关”——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
过关
排在首位第一关,“政治标准”。政治上“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文中说得明白:“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票否决;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另搞一套的,一票否决;骨头不硬、见风使舵、爱惜羽毛、当所谓’开明绅士’、不敢担当的,一票否决……”
根据这些“红线”、“硬杠杠”,“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的干部,那些政治可靠、敢于担当的干部,那些强力推动本单位改革事业的干部,脱颖而出,进入两委人选考察范围”;“凡是政治上靠不住的,不仅没有被选上来,而且还被坚决调整下去”。
第二,廉洁关,“铁的原则”。“对每个人选都做到干部档案必审、个人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具有可查性信访举报必查……”《诞生记》透露,“在某地,考察组了解到两名呼声较高的干部涉及廉政问题后,坚决将其排除在会议推荐参考名单外。考察结束后,这两名干部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第三,能力关,“以事择人”。《诞生记》透露,某地一名女干部,原被列为考察对象,但考察组感到其能力素质离“两委”人选要求有一定差距,最终没有将其列入,而是将另一名政治素质好、长期在艰苦地区、成绩比较突出的干部列入名单。
“实事求是、以事择人”、“革除了唯结构、唯比例的旧观念”,“带来了重人才、重专业的新变化”,这几句话是有深意的。
程序
有了标准,还要遵循严格的组织程序。
先说“两委”。通稿披露,“两委”人事工作从去年2月就启动,前后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
其程序,首先是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成立“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2016年6月,常委会、政治局会审议通过《关于认真做好十九届“两委”人事准备工作的意见》;2016年7月,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总体方案》,对提名名额分配、考察方法步骤、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安排。
走完这几步,才是“组建考察组”。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考察组分批次对31个省区市、12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企业、在京中央企业、全军29个大单位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进行考察。
这关键的考察环节,还细分为4个步骤:1、“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考察单位”;2、“谈话调研和推荐,确定考察对象”;3、“深入考察,提出遴选对象”;4、“听取考察组汇报,提出建议名单”。
再说中央领导机构。
今年初,习近平听取常委同志意见,形成共识,启动这项工作;接着,是4月24日常委会,专门研究并讨论通过《关于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谈话调研安排方案》,确定此工作在习近平直接领导下进行,明确原则和条件。之后,才是中央有关领导在一定范围内开始进行谈话调研。
这两项工作到今年9月份后,开始进入一个进度节奏。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组成人选方案,以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这两份建议名单。
此时,一位中共政治精英是否能够进入“两委”,还要看最后两步。
尤为关键的一步是,十九大上各代表团以差额选举方式进行预选。数据显示,“提名十九届中央委员候选人222名,当选204名,差额比例8.8%;提名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189名,当选172名,差额比例9.9%;提名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144名,当选133名,差额比例8.3%。”
只有不被差额掉的候选人,才能真正走到正式选举的最后程序。
革除
选贤任能,是中国政治传统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也是每个政权力求达到的目标。中共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
体现在这次换届中,是一个重大创新:以“谈话调研”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以前的一些做法,因为其弊端突出而被摒弃——主要是“大会海推”、“划票打勾”和中央领导机构酝酿时的“会议推荐”等办法。
以往,“两委”人选考察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召开省区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投票推荐,“动辄几百人’大呼隆’投票”。上来就投票,可想而知对推荐人的了解情况一定是不够的。
用通稿的话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投票随意、导致民意失真,还有很多人投关系票、人情票,过程中还有人拉票、贿选,甚至催生出’期权’’期货’交易”。通稿专门点出了曾经在这样的环节中出问题的落马高官——“如周永康、孙政才、令计划等人,就曾利用会议推荐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
“期权”、“期货”交易这样的经济术语用在投票选人领域,很直白了,可以想见那种选举和回报的“潜关系”。“这样的民主变了味,走偏了方向。干部不负责任,党组织卸掉了责任,党的领导被弱化。”如果读者还记得《巡视利剑》里对于辽宁贿选案当事人的采访拍摄细节,应该会更有感触。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写:“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通稿披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搞“大会海推”“划票打勾”,选人用人,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把好关。
创新
不搞“大会海投”那一套,是不是就不要投票了?是不是不民主?
“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将民主的真实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的质量和实效。”
通稿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对某省一名干部进行考察时,有同志对其工作方式持有不同看法。但考察组经过调查发现,这名干部“不怕得罪人”,一举关停1100多家污染小企业、小作坊,“引起一些既得利益人士的非议,却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如果按过去先进行投票推荐,这名干部可能就被挡在考察视线之外了。”
投票看上去很民主。但是如果只是拘泥于形式,就会“以票取人”、“唯票论”,既可能过分看重选票导致选举走形变味,也可能唯票取人导致用人疏漏。因此,“不是不要票,而是不’唯票’”。
所以,本次采取的核心方式是“谈话调研”:先进行谈话调研、听取意见,提出参考名单后,再进行会议推荐。
具体怎么做?“面对面谈话,广泛深入听取意见”,“真名实姓、实名推荐”,“非常深入,不定调子、也不限时间,问得非常细、非常耐心”。据统计,考察组平均每个省谈话1500多人次,比过去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大大增加。
为酝酿中央领导机构人选,2017年4月下旬至6月,习近平专门安排时间,分别与现任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中央军委委员、党内老同志谈话,充分听取意见,前后谈了57人;中央相关领导同志分别听取了正省部级、军队正战区职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十八届中央委员共258人的意见;中央军委负责同志分别听取了现任正战区职领导同志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32人的意见。
“严格标准、事业为上”,“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也不是’铁椅子’’铁帽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主要根据人选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和事业需要,能留能转、能上能下”。
谈话调研这种创新方式,和严格的组织程序配合起来,体现的就是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在这个过程中,把真正对党和国家有心有力的政治精英按照程序挑选出来,放在合适的重要位置上。
“没有暗潮涌动,始终风清气正。充分沟通酝酿,凝聚全党意志”。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强大,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的强大。执政党的强大,首先是党中央的强大,保证有一个统一的方向和意志。同时,也需要组织运转的科学有序有效,否则中央意志得不到有效贯彻。革命年代也好,改革开放也好,新时代也好,说中共强,就强在这里。一个团结在核心周围的政治家集团、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的战斗集体,也是值得期待的。
两份诞生记中有很多细节,大多来自当事人的经历和感受,非常有趣。已经写了很多了,限于篇幅,岛叔就不展开了,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原文好好读读。
文/东郭栽树
责任编辑:张岩